铸“铁军” 链“天路”

产品中心 373

[20]吴晓波、吴东:《行业民主创新链对接与行业企业提升发展》,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2010年第8期,第74-78。

基于包括市场化改革、供给管理、需求管理三大类政策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,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是加快市场环境治理为主,供给管理次之,需求管理为辅现实中遇到的诸多风险问题,迫使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人。

铸“铁军” 链“天路”

比如人的身份问题,首先是户籍问题,是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,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,是干部还是工人,都是身份问题。从这一角度来说,财政政策的作用就是熨平经济波动,也叫反周期或者逆周期调节。现在的财政政策已经从纯粹的经济政策变成同时也是社会政策,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现在的财政政策已经悄悄转向了风险管理,这是财政政策的重大转型。在一个特定的改革时期,我们特别强调财政的公共性,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。

如果财政政策还是按照传统老一套仅仅调节需求,是远远不够的。知识和技术都来自于人。过去,地方政府获得国家资金(地方国债和专项债)之后,可以用它们来撬动社会资金,如城投债、委托贷款和信托渠道等。

分析央行的资产负债表,在2016年之前资产扩张主要靠外储的增加,因此不能怪央行多发货币。2019年的财政和货币扩张规模都很大,地方债新增5万亿元,上半年新增社融13.23万亿元,相当于2016年全年的四分之三,但为什么2019年的经济没有出现2016年的复苏现象?主要原因有二:一是资管新政把毛细血管堵住了,资金无法从银行流出去。资管新政实施之前,资金池泛滥,形成类似于存短贷长的期限错配现象,从而造成潜在的支付风险。把所有风险打包的机制取消掉,导致金融机构运营受限。

去年上半年,股市下跌30%。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也暴露出风险,但他有一套办法把底兜住。

铸“铁军” 链“天路”

所以,要想控制杠杆,就要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。金融机构的功能就是帮老百姓处理风险。由此观之,2018年以来的增长减速是在前一年复苏的前提下突然发生的,没有必然的基本面基础,而是和去杠杆过快、过猛有关。资管新政要求银行把资管业务剥离出去,成立独立的资管公司,方向是正确的。

小额信贷公司向小企业要的利率是24%,非常高,银行也不敢要这么高。我们应该想好后手,风险暴露之后得有办法收场。其他债务很难说清楚有多少,有机构估计为15万亿元。可是,风险高,不能仅仅让他爆掉,爆掉老百姓就不干了,公安机关只好把P2P老板抓起来放监狱去。

总之,资管新政在严控风险的过程中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,特别是那些高风险偏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,其后果是严重的。去年年底是19万亿元,今年年底会达到24.1万亿元,即今年地方政府增加了5万亿的投资/消费额度。

铸“铁军” 链“天路”

(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、长江学者) 进入 姚洋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杠杆率 中国经济 。央行发出基础货币,通过银行放大,在中国的货币乘数是5,也就是说,最终流通的货币是央行发出的基础货币量的5倍,如果是直接融资,就没有这个杠杆。

接下来是1998年到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景气下降期。我们一直说要鼓励资金投向长期投资,可去杠杆后的结果相反。按照宋铮等人的研究,统计局公布的这几年的增长率被平均夸大了2个百分点。那时候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,不应该是让人民币浮动的最佳时机。这么大的刺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到2017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,企业经营状态大幅度改善,国有企业的利润更是大涨40%。政府给了2000亿美元救AIG,退出的时候政府还赚了200亿。

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本身高,既想让银行给他们放贷款,又想让银行把利率压下来是不现实的。从一开始,暴露风险前想好应对之策。

市场上利率24%的资金他们愿意贷,说明他们的风险就是高。小贷公司本该用自己的股本金去放贷,但市场上发明了一个创新业务——助贷。

后果之一是民企成为去杠杆对象。资金池、特别是P2P的资金池固然有问题,但取缔金融机构所有风险组合的产品,老百姓投资的意愿就不足了。

那些年我们的准备金率是22.5%,在全世界算是最高的。1992年到1997年,邓小平南巡带动了投资热,投资增长带来景气上升周期。这就产生了一些连带效应。另一方面,反对者没有提出中国的实际增长率已经在潜在增长率之上的证据,他们反对刺激的理由因此是不充分的。

二是中央政府核准的城投债,这个要国家发改委审批,七、八年下来已积累了30万亿元,这是一个巨大数字,风险很高。经过这几年的去杠杆却带来直接融资的萎缩,值得关注。

民企上市公司的一个金融创新是股权质押贷款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的保六建议,在财经政策界引起热烈的争论。

在中国大鱼是国企,小鱼就是民企。在这种情况下,资金大量浪费,这才是我们的真正问题。

现在不让搞风险组合,大家不敢涉足长期投资,多是玩短期的,怕承担风险,这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。谁去给他们贷款?就是那些高风险偏好的金融机构。很早以前,我有一个硕士学生卢峰,她的硕士论文写的是,中国经济里面存在漏损效应。央行的通胀管理也比较好。

包商银行的教训要汲取。可是,抓进监狱以后他就破罐子破摔,更不还钱了:你判我10年,我的公司一分钱不用还了,你就看着办吧。

高风险与低风险打包组合,比如组成一个产品阳光100卖给民众。中小民营企业一次贷款只需要500万、1000万,走的流程和贷款5个亿是一模一样,管理成本是一样的,而收益却只有百分之一、二。

事实上,长期来说发展直接融资,是控制全社会杠杆率的最有效效果。资管新政主要有下面几项内容: 一是银行的表外业务转至表内管理,目标是降低杠杆率。

评论留言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